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记者就5g、6g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及进展情况,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
作为无线移动通信专家,张平院士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他曾提出适应于高速宽带的移动通信传输及组网技术,研制出首个tdd 4g实验系统和3g/4g商用仪器仪表,填补了产业空白,其研究成果为我国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发展和产业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平院士表示,随着5g网络建设与商用的不断深化,5g演进路径也正式提上了日程。2021年4月,3gpp正式将5g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advanced。5g-advanced将从r18版本开始,预计2023年底标准冻结。
“与5g相比,5g-advanced进一步增强了上行能力,宽带实时交互以及低时延等能力,将为5g后续发展定义新的目标和新的能力,通过网络演进和技术增强,实现万物智联等目标,将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张平表示,5g-advanced也将为未来6g愿景的实现提供前期的基础。
张平院士表示,尽管5g已将人与人之间的简单通信做得很完善了,但是在人机物方面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6g相关研究已经提出,“研究6g也是迭代的需要,为了满足未来行业的需求”。
“每一代通信技术从它的标准化到实用化都是迭代的过程,每一代通信技术迭代发展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节奏,从2g/3g/4g到现在的5g,以及未来的6g,市场的需求是推动每一代通信技术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27日的下一代互联网论坛上,张平院士表示,未来的6g时代将增加意识空间,进一步拓展通信空间,通过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智能交互重塑世界,服务万物智联社会。
从理论上讲,6g速度有望比5g快10倍以上,应用场景包括全自动驾驶、高清虚拟现实等,并且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
“通信技术从提出愿景到真正实现最少也需要10年,而技术的发展和成长都有其内在规律和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6g的研究不会对未来的5g产生冲击。”张平院士说。
近年来,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催生了医学新研究和健康新模式,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时,数字医疗场景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化,对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和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伴随着研究方法与技术的革新。当前,新技术已成为人类破解生命密码、攻克疑难重症的重要工具。”张平院士说。
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张平院士现场发布的人工智能驱动的重大疾病动态画像新技术,在通用医学大数据处理、智能学习优化平台等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展,实现了快速响应危急重症,高效发现关键诊断决策依据,动态量化疾病风险因素,以及准确追踪病情进展等功能。
记者了解到,“以‘智慧内生、原生简约’理念研发的孪生智能医疗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时期及时部署到了湖北、广东、四川、安徽等多家医院,并且也在国际社会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针对重大慢病健康管理,智能平台还为河北、广东、上海、新疆喀什等试点地区提供了筛查和动态风险管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