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冬奥 打造“智慧”医疗应急保障新模式-凯发官网k8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1-11-09 09:55:23
央视网 | 2021-11-09 09:55:2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唐诗颖 冯思谣)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5g远程会诊……11月4日,一场基于5g技术的远程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手术)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和张家口第一医院两地协同进行。此次手术通过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远程协助手段,提高疾病诊治的稳定性和反应时间,为应对2022北京冬奥会赛事突发情况,将提供有效的医疗应急保障。


  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项目危险性更高,发生伤情一般更为急重,构建科技冬奥应急医疗体系,形成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应急医学保障能力,对筑牢冬奥会安全防线至关重要。

  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的“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之一“冬奥会智慧医疗保障关键技术”项目,针对冬奥北京市区、延庆、张家口赛区一体化医疗保障需求,研究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技术以及研究覆盖3个赛区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机械手等智能医疗器械的远程手术操作系统等,为创新应急医学保障新模式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科技冬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接受媒体采访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接受媒体采访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是神经外科学精准诊疗进步的趋势,是科技冬奥的重要体现。“在冬奥运动中,运动员容易在翻滚中造成颈部骨折、颅脑损伤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致终身残疾,所以对于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通过三级抢救机制,在现场稳定伤员生命体征、固定受伤部位,再到区医疗中心配备着更完善医疗救治设备,同时现场通过手术机器人也可以替代一部分专家的工作。”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接受媒体采访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接受媒体采访

  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表示,手术机器人越来越精准化、智能化,让手术也更便捷。机器人的辅助让dbs手术定位跨越了传统的框架,改变了手术方式和手术模式,患者术中更舒适,术后效果也更好。dbs手术完成后,还需要术后程控,5g网络的发展,患者足不出户,远程就可接受医生的指导,疫情期间,天坛医院就曾为四千多名病人进行远程dbs程控。

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张家口第一医院手术室现场

张家口第一医院手术室现场

  此次远程手术由贾旺推动并主持、张建国在北京天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指导张家口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杨岸超等通过5g远程实时联动。手术开始时,北京端贾旺通过5g网络远程连接张家口端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机器人与患者的注册。然后由张建国操作机器人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和方案制定,为患者确定脑内丘脑底核为目标靶点及其相关坐标。靶点坐标确定后,由张家口端医生团队为患者进行颅骨钻孔,通过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植入记录电极。整个手术完成得顺利高效。

  杨岸超表示,此次dbs手术关键是要精准的把电极植入到病人脑中,这需要能精准定位的武器。与传统的框架定位不同,机器人精准定位在0.16mm,属于肉眼不可视的程度,所以即使这样高难度手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也很有把握。

  张家口第一医院副院长、脑科中心负责人也是此次手术的麻醉师杨青介绍,今年是天坛医院对口帮扶张家口第一医院的第六年,同时这也是张家口第一医院第一例应用5g远程dbs手术,为京张两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力,这对未来能在当地解决诊疗问题是很好的尝试。此次冬奥会的召开,张家口第一医院作为定点医院,设置了冬奥病房,方便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突发情况能及时救治,就近治疗。

  本次手术跨越京张两地,彰显“5g 手术机器人”远程应用给神经外科以及患者带来的便利提升,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就医成本、助力优质医疗资源赋能基层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展示此次“科技冬奥”健康保障机制的准备工作。

编辑:唐诗颖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凯发官网k8 正在阅读:科技助力冬奥 打造“智慧”医疗应急保障新模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