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在有着“文化粮仓”之称的北京艺术中心工程现场,举起了“autodesk设计与制造大奖”——全球工程建设行业优选大奖金杯。
奖项主办方代表、欧特克(autodesk)软件公司大中华区工程建设行业总经理肖胜凯表示:“经过全球业内专家评审,北京艺术中心项目从全球35个国家300多个顶级项目中脱颖而出。它不仅彰显了团队对创新和匠心的追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造数字化成果的崭新突破。”
放眼望去,只见北京艺术中心采用中国传统单脊双坡屋顶的建筑外形,仿佛运河古道旁的大粮仓,在阳光下光影变幻。对于建设者来说,美轮美奂的造型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
据介绍,工程钢结构总量约1.4万吨,3个建筑结构中间均含有大空间,顶部楼面采用大跨度钢梁及钢桁架结构,外罩下沉式单层箱型钢网壳屋盖,投影面积合计约2.45万平方米,施工难度大,对精度控制要求高。而且,歌剧院、音乐厅屋盖均有高凌空大跨度钢桁架结构,最大凌空高度49米,最大跨度约33.7米,最重桁架约32.9吨,现场塔吊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项目团队研发了不同标高钢桁架悬挂滑移施工工法,成功解决现场塔吊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的难题。项目团队在施工中融入数字建造的理念,充分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数值计算,合理优化施工工序,精准高效完成各项钢结构施工。
声学是一个剧场的灵魂,是剧院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座椅在内,尤其是音乐厅,毫不夸张地说,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内的所有造型体都是声音的反射器,在这里听音乐会,就像‘住在音箱里’。”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部总工程师付雅娣表示。
对于剧院工程来说,为避免设备运转影响剧院的声学效果,必须确保所有机电管线设备安装运行不越“声学红线”。面对错综复杂的排布,项目技术团队依托全专业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场景预先模拟,将优质高效、清晰可视化的施工流程确定在实操之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艺术中心项目负责人郭鲲介绍,声学工程师和建筑师一起对四座观演厅进行三维精细形体设计,通过调整观众厅的形状来精确控制观众厅内的声学反射和散射。采用专业的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确定观众厅内各个界面的室内材质和构造要求,确保观众在每一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
9月底,在北京艺术中心进行首场测试演出现场,声学及剧院专项设计研究所(华东院声学所)的测试人员表示:“音乐厅本底噪声达到极值水平nr8,背景噪声在最不利条件下测试结果已优于设计要求,混响等音质指标测试结果良好。”测试演出后,小提琴家宁峰称赞道:“走进音乐厅,会被它的声场效果所震撼。”指挥家张弦更是感言:“这里每一处精巧的细节都让我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