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全文-凯发官网k8

副标题:

来源: | 2020-12-29 20:13:4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 2020-12-29 20:13:40
原标题:《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全文
正在加载

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2020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2020年12月

凯发官网k8的版权声明

  本报告凯发官网k8的版权属于报告发布方,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违反上述声明者,报告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经济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百花齐放。

  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较高。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河南、陕西、湖南。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典型区域和城市探索出特色发展道路。各区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本地创新、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如,以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综合经济实力驱动型,以广东、江苏、湖北、福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驱动型,以广东、浙江、福建等为代表的数字政策环境驱动型,以广东、上海、北京等为代表的融合应用驱动型,以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创新要素驱动型,以上海、浙江等为代表的市场需求拉动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首次推出《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旨在从多维度评价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总结数字经济发展典型路径,刻画具有借鉴意义的数字经济发展地方样板,希望成果能为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当然,报告仍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



目  录

  一、我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概况
      (一)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框架
      (二)我国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
      (三)我国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二、我国典型地区数字经济各具特色
      (一)广东省:以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科创中心
      (二)浙江省:以数字经济模式创新推进生态繁荣发展
      (三)福建省:以“数字福建”建设经验开展特色领域探索
  三、我国典型城市数字经济亮点频出
   (一)上海:以“两网”并行为抓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二)北京:以创新资源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引领前沿方案先行先试
     (三)重庆:以产业创新融合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深圳:以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五)杭州:以电子商务引领服务业全面转型,打造云计算产业新优势
     (六)无锡:以物联网产业先发优势为契机,打造东方物联之都
  四、我国区域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展望
  附件: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我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概况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托自身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寻适合当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数字经济发展典型区域、特色城市层出不穷。基于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估方法和基础数据,本报告对我国重点区域、典型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衡量我国各省份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道路等差异。

  (一)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框架

  本报告在对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特征、规律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编制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digital economy competitive index,简称deci),力求从技术、人才、产业、应用、需求、基础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各省份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科学量化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短板,总结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差异。

  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通过选取一系列与数字经济发展特点、规律等存在明确相关关系的经济发展指标,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指数。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指标的经济学含义、指标变动的协调性、指标变动的灵敏度、指标的代表性、指标的稳定性、指标的时效性、数据的可获得性。

  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技术与应用、发展与政策、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六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数字创新要素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等投入情况,涉及ict技术、信息化人力资本,具体包括r&d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每万人口中r&d人员数。数字基础设施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普及情况,包括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普及率、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核心数字产业衡量ict产业供给能力,用每万元gdp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表示。数字化融合应用反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社会融合情况,从企业数字化、行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三个维度选取指标,具体包括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额占比、农业数字化投入占比、工业数字化投入占比、服务业数字化投入占比、政务服务数字化、人民网站访问热度。数字经济需求反映国内外市场对数字经济产品、服务的需求潜力,从数字经济消费、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数字贸易三个维度进行量化,具体包括网上零售额占比、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比、ict产业省外贸易额占比。数字政策环境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政策指数以及德尔菲法对其进行评价。

图1 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二)我国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

  从区域整体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河南、陕西、湖南。东部经济发达省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较高,广东、北京、上海位居前三甲,东部地区占8席,中部地区有湖北、安徽、河南、湖南4个省份,西部地区有四川、重庆、陕西3个省市,数字经济竞争力区域差异明显。

图2 2019年我国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前15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从区域分项指标来看,在数字创新要素方面,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凭借较高的研发投入和较强的数字人力资本优势,位列前五位;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程度较高,位列前五位;在核心数字产业方面,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天津ict产业相对较为发达,位列前五位;在数字融合应用方面,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在企业数字化、行业数字化、政府数字化方面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位列前五位;在数字经济需求方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对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贸易发展较快,位列前五位;在数字政策环境方面,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较为完善,位列前五位。

图3 2019年我国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分项指数(前5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从城市整体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①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

图4 2019年我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前15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从城市分项指标来看,在数字创新要素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集中了较强的研发资源与人力资源,位列前五位;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北京、南京、郑州、天津的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程度较高,位列前五位;在核心数字产业方面,深圳、南京、广州、济南、杭州ict产业全国领先,位列前五位;在数字融合应用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在企业、行业及政府数字化方面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位列前五位;在数字经济需求方面,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在数字经济消费、投资、贸易方面发展较快,位列前五位;在数字政策环境方面,深圳、杭州、上海、广州、北京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位列前五位。

图5 2019年我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分项指数(前5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三)我国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结合上述我国区域及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及分项指标情况,不难发现,各区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本地创新、产业、区位、政策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驱动型。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经济基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根基。从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整体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省份、城市主要是国内经济发展程度领先、综合实力较好的地区,表明这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如2019年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五个省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五位,其人均gdp分别为9.4万元、16.4万元、15.7万元、12.3万元、10.8万元,均位居全国前六位②,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其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同时,也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处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我国发达城市群、经济圈中,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影响。

  二是产业集群驱动型。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地域聚集了某一行业的企业以及与企业具有关联关系的合作企业,如生产性服务供应商、上下游产业厂商等。产业集群效应越显著,表明该地区产业链相对更为完善、产业间协作关系更为紧密,对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通信产业包含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为数字经济提供丰富的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依托信息通信产业的集群发展优势,上游形成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下游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在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广东省ict产业全国领先,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深圳已成为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地,具有全球最完备、响应速度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庞大,占全国电子信息领域规模的六分之一,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中,深圳有22家入围。江苏省ict产业快速发展,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江苏数字产业化持续壮大。湖北省ict产业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点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湖北“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同时,湖北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依托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福建省数字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马尾物联网基地、武夷智谷软件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陕西省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字经济示范载体,在全省创建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园(基地)和示范项目(平台),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市已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区12个、数字经济示范园34个、数字经济示范平台90个。河南省以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壮大数据产业集群,造就出一批优秀的数据标注企业,如千机数据、睿金科技。数据标注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充分带动了城乡就业,出现了特色的“数据标注村”,如平顶山郏县。

  三是数字政策环境驱动型。作为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依赖于国家、地区数字经济政策的大力扶持。国际、国内及各地方都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在大数据、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等领域的政策不断完善,丰富的政策领域、多元的政策客体、多样的政策手段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份之一。早在2003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电子商务认证机构资格认定和年审管理办法(暂行)》,旨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2018年至今,广东省数字经济政策更多侧重于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及数字化治理,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政策规定。浙江省已构建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早在2003年浙江省政府就发布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旨在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随后,浙江省数字经济政策紧密围绕产业数字化,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陆续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等政策。2017年开始注重第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如《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福建省已储备20年“数字福建”建设经验,早在200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数字福建”这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后,福建省又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5g 等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2019年,福建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全面发展。贵州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以大数据产业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大数据产业布局,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方案《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形成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贵州模式”。

  四是融合应用驱动型。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农业现代化生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创新、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成为决胜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各地区依托自身产业及经济优势,纷纷在各领域开展探索。深圳市不仅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电子信息制造及互联网巨头,还吸引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入驻。深圳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较快,金融云服务平台、物联网等新业态相继涌现,电子钱包、智能分拣设备等新产品迅速推广,大幅拓宽了行业外延。上海市全面推进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通过行政改革、流程再造、开发信息传输模块,统一政策标准、办事指南和受理时间,大部分社区政务事项通过“直接受理”方式做到了“全市通办”。上海市政府数字化全国领先,全程网办能力达到84%,人民政府网站访问热度全国最高,日均访问量达到16.8万。北京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培育了众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此外,北京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2019年北京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比重达到22.2%,每万元gdp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和销售额超过1万元,均居全国第一。重庆市依托汽车产业基础加强车联网全产业链建设,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道路测试场景,已经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区域之一的智慧道路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五是创新要素驱动型。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与人才投入等关键生产要素,丰富的研发资源与人力资本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凯发官网k8的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北京市是全国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北京市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人才政策,推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人员长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实现制度性突破。2019年,北京r&d研发投入强度达6.31,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市也具有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2019年r&d研发投入强度达4.0。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为牵引,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注重长三角科创资源整合利用,全面激活创新要素资源。

  六是市场需求拉动型。消费、投资、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数字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国内数字经济消费市场的持续活跃、数字经济投资的较高热度、数字贸易的快速壮大,对挖掘数字经济需求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7.2%,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依托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充足的数字经济消费和数字贸易需求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为畅通经济发展的内外循环体系提供关键助力。浙江省数字经济市场需求广阔,2019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0.0%,位列全国第三,较高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为拉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浙江是引领数字经济消费的排头兵,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浙江的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已累计建成电商专业村1720个,2020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4982亿元。

  二、我国典型地区数字经济各具特色

  我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结合各自优势和结构转型特点,在数字经济要素流通机制、新型生产关系、要素资源配置、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大胆探索,充分释放新动能。本报告选取广东省、浙江省和福建省作为数字经济特色区域,分别作为数字产业基础、数字融合应用和数字经济政策引领等方面的区域发展样板,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广泛思路。

  (一)广东省:以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科创中心

  广东省2019年数字经济指数为85.56,排名全国第一位。其中,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及数字经济需求指数排名全国第一,数字创新要素、数字政策环境指数位列全国前五。均衡的产业、技术、人力、政策及需求基础,一方面不断扩大广东省的数字经济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数字经济供给能力,供给需求两侧共同推动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主要载体,加快探索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数字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在珠三角制造业中,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是全国信息产业最强的区域。《广东省培育电子信息等五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2019—2022年)》及五大产业集群专题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2年,基本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等五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省正加快步伐对标全球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在广州建立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有超过240个重大项目入驻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5800亿元。在珠江南岸建立的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已引入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一大批引领世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头部企业。此外,整体空间布局上,建设了“双核一廊两区”(“双核”即广州、深圳两市,“一廊”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两区”即“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并发挥其辐射引领和带动示范作用,在“双核”周边打造若干科技特色小镇,如华为终端总部基地——华为欧洲小镇,承载华为大学、研发中心、中试中心等研发创新功能。

  数字技术创新动能强劲。广东省紧盯技术前沿,培育创新要素。广东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4k 电视、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重点发展5g通信技术,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基建10条”。积极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实验室,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全面实施“珠江人才计划”“粤海智桥计划”和“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引进数字经济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实施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二)浙江省:以数字经济模式创新推进生态繁荣发展

  浙江省2019年数字经济指数为78.4,排名全国第五位。其中,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四项指数均位列全国前五名,良好的政策环境、广阔的数字经济需求、充足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打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浙江省的物联网和电商等领域产业和生态基础良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先发优势,推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生态繁荣发展。政策基础方面,浙江省已经将数字经济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加快构建以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走在领先地位。

  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牵引,构建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近年来,浙江省政府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从顶层设计到企业培育都走在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前列。2019年,浙江省继续深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组织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打造100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扶持100个数字骨干企业,推进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实施100个园区数字化改造。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换道超车。与沪苏两地相比,浙江的制造业整体偏弱,但互联网经济更加发达。浙江省更注重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推动浙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与升级,这也是基于浙江当前的发展实际与特点,整合优势资源所进行的发展路径选择。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企业上云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作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云上浙江”建设如火如荼,2019年新增上云企业8.84万家,其中制造业占47.79%;累计上云企业已达到37.78万家,按下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作为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和唯一“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为行业、企业带来巨大“红利”。

  以数字技术创新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省率先开展5g商用、完成ipv6网络改造,已经在无人驾驶、智慧港口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提升了湾区的货物贸易能级,同时还联动长三角区域内的众多港口和自贸区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数字长三角的探索与建设。此外,浙江智慧海洋建设渐成格局,正引领“蓝色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从企业情况来看,浙江涌现出一批如中裕仪器、同博科技等具有海洋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在卫星通信导航、船舶设计、船用电气等产品领域得到较好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已经形成以车船仪器仪表、微特电机、海洋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为主的海洋电子信息产品结构体系。从区域布局来看,海洋数字经济主要集中在舟山和宁波两地,舟山聚焦船舶电子、海洋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以及智慧海洋的深度融合应用,宁波侧重智慧港口及港航信息服务产业、蓝海工业设计产业等发展。

  (三)福建省:以“数字福建”建设经验开展特色领域探索

  福建省2019年数字经济指数为74.55,排名全国第八位。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位,数字政策环境指数、核心数字产业、数字经济需求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八位。较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福建省不断推广“数字福建”20年建设经验,深化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开展区域特色试验。

  建设数字丝路信息枢纽。围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信息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福建从强化信息互联互通枢纽功能、建设国际经贸合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人文交流信息化纽带等三个方面发力,升级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离岸数据中心(平潭)、建设“海丝”空间信息港、建立丝路网络安全协作机制、促进“丝路电商”合作、建设“丝路智慧口岸”、建设“数字丝路”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华侨华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目前,福建已征集筛选了51个“数字丝路”建设项目纳入实施方案,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打造智慧海洋交互平台。福建移动依托高品质网络平台和业界领先的智能中台体系,积极探索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与海洋场景的结合点,打造智慧海洋全业务交互平台,积极聚合生态,进一步为数字福建的建设和智慧海洋发展贡献力量。2019年3月以来,福建移动在惠安海域部署了泉州首批覆盖海面的5g基站,开始了以智慧信息化手段服务海洋管理、环境监测等工作的探索。2019年4月5g无人监测船完成首航,实时将船只巡航视频、监测图像、检测数据回传,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巡航和环境检测监管模式,极大降低了水质监测成本,缩短采样时间和操作难度,同时提升安全性。

  打造“海丝”卫星互联互通枢纽。福建省主要从数字政务、乡村振兴、智慧城市、闽台融合和海天丝路5个方面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目前,福建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行业应用为导向、公共平台为支撑、产业延续为承载的功能格局。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直接从事卫星应用的企业有100多家,涵盖从芯片设计、移动电话、车船载导航设备到地理信息应用测绘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三、我国典型城市数字经济亮点频出

  我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充分发挥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走出有当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本报告选取上海、北京、重庆、深圳、杭州、无锡作为典型代表,剖析城市特色数字经济发展之路,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广泛思路。

  (一)上海:以“两网”并行为抓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上海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近年来,上海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两网建设。

  “一网通办”助力上海政务信息化发展。上海的“一网通办”经验作为经典案例被写入联合国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同时,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上海也位列前十。作为上海首创的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已两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历经两年改革,“一网通办”总门户个人实名用户已超过2921万,法人用户超过208万,平台接入事项2341个,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1.87亿,累计办件量超过6042万件,“全程网办”能力达到84%,“最多跑一次”能力达到95%。通过专用电子政务云中托管的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可以获得来自50个机构的16000多个数据来源和140亿个数据点,并提供1000多种电子服务。在2019年,上海市处理了约5.4亿个数据请求。

  “一网统管”加速城市运行系统互联互通。“一网统管”囊括城市运行、事件响应、平安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上海市依托电子政务云,加强各类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互通,全网统一管理模式、数据格式、系统标准,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视图,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运行体系。疫情期间,上海市利用“一网统管”实现重点旅客精准布控,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同时,“一网统管”为上海市应对突发情况、实时响应、跨层级联动做出了较大贡献。

  两网并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精细化领域覆盖。为推动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海市横向打通了公安、卫生等22个部门的33个系统数据,纵向推动了市、区、街道、村居四个层级的信息整合,实现了围绕群众高效办事的“一网通办”和围绕政府高效处置的“一网统管”。

  (二)北京:以创新资源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引领前沿方案先行先试

  北京依托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成为数字经济创新资源聚集地,是全国数字产业化的制高地和产业数字化方案输出地。

  引领技术创新,打造数字产业化的创新策源地。在创新资源方面,北京市研发投入位列全国第一位,远高于其他地区;高端研发资源、创新人才、学术环境突出。北京是全球十大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全国近一半的独角兽企业。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极强的发展优势。2019年北京拥有ai企业486家,全球第一,超过了硅谷所在地旧金山,占全国38.9%;百度人工智能算法框架、寒武纪芯片等软硬件在全球具有发展优势。北京区块链企业先发优势显著,后续发力空间大。北京是较早布局区块链的少数城市之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对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布局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北京的区块链企业数达189家,位居全国第一,区块链研究机构数量全国领先。互联网产业综合实力强劲。我国市值前30互联网企业中,11家企业位于北京,培育了美团、京东、百度等头部企业,同时字节跳动、猿题库、vipkid等独角兽企业迅速崛起。北京拥有京东方、联想、小米、中芯国际等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军企业,同时,五大电信运营商总部均在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先全国,2019年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23.0%;全行业实现增加值4783.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3.5%。

  倡导先行先试,打造产业数字化的方案输出地。北京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优化服务、营造生态等手段,强化工业互联网高端供给,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基础支撑方面,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国家顶级节点指挥运营中心,接入航天云网、中检溯源等17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22.68亿,全国第一。平台赋能方面,东方国信、用友、航天云网入选2019年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数量全国领先。积极推进顺义、海淀、朝阳、石景山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赋能中心和典型示范,布局平台和安全领域。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众多领域实现先行先试引领全国、服务全国。金融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获得多项国家政策支持,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信息化与教育加速融合。疫情中,北京服务国家中小学云课堂资源建设,占国家云课堂课程总数95%以上,有力支援全国停课不停学。商贸服务数字化探索引领全国。2020年1至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网上零售额为1408.9亿元,同比增长19.1%。合同、发票等商务凭证数字化探索全国领先,2020年3月,北京市停车场收费已接入市税务局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实现收费、开票自动一体化。2020年11月,北京率先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依托丰富的科技与人力资源,以及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设备等在农业中的应用经验,赋能国家现代化农业建设。北京具有全国数量最多、技术先进的农业数字化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大培育力度,持续输出农业数字化方案。建成农业智能装备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农业物联网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了覆盖全行业的物联网示范集群。

  (三)重庆:以产业创新融合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重庆市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发展车联网,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以汽车产业优势推动车联网产业发展。重庆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的三座城市之一。从汽车产业到车联网系统,牵动着重庆一条至关重要的经济脉络。重庆是著名的山城,还有隧道、立交桥以及一些洼地,这些场景是在全国少有的最丰富的测试场景。重庆已经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区域之一,两江新区以礼嘉片区和悦来片区作为重点的智慧道路建设。未来,两江新区将实现智慧道路全域覆盖,成为车联网的先导区。重庆还率先在全国开通了最长、试验场景最复杂的高速路测试道路。

  围绕“芯屏器核网”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智造重镇”。川渝地区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壮大智能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重庆推动建设了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115个数字化车间和25个智能工厂,这些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68.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了38.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20.8%。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同时,重庆还瞄准智能产业“芯屏器核网”全链条发力,形成了以万国半导体、紫光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京东方、金渝惠科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奥斯特、超硅半导体等为代表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群。2019年重庆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极。

  加速建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共同支撑“智慧名城”建设。重庆将聚焦“云联数算用”攻坚突破,大力推进“云化名城”“网络名城”“数字名城”“算能名城”“应用名城”建设。推动“云化名城”建设,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基本完成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推动“网络名城”建设,新建5g基站3万个,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新开通1000m带宽、新培育通道用户50家。推动“数字名城”建设,完成4个基础数据库、60个以上部门数据资源池、5个以上主题数据库在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集中部署等,深入推进成渝地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通。推动“算能名城”建设,建设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统一提供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能力组件200个;建成中新互联互通超算中心,形成每秒3亿亿次级浮点运算能力。推动“应用名城”建设,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打造30个典型智能化应用场景。

  (四)深圳:以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深圳市依托自身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的雄厚基础,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态的发展,大力支持新基建,建设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领域产业形成稳定优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2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六成;二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2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超过26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6.23%,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四是通信基站、手机、无人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如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6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深圳2019年软件业务收入6935.6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2251亿元,同比增长16.6%。11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企业百强,8家企业入选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

  推进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打造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全球领先,5g产业规模领先,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8月,深圳5g基站建设数量超4.6万个,基站密度已达全球第一,率先进入5g时代。同时,政务应用创新不断,行业应用精彩纷呈。深圳选取医疗、交通、警务等10个领域开展典型应用,选取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等10个行业领域开展典型应用,应用示范效果显著。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深圳广泛运用5g技术,大力推广5g远程医疗、5g智能医护机器人、5g热成像体温筛查等创新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应用模式建设。深圳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在产业生态培育和应用模式建设方面效果显著。在产业生态培育上,深圳市一方面建立了“深圳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着力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华为、腾讯、富士康等龙头企业联合成立“深圳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合力促进行业资源对接和应用推广。与此同时还开展“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大力推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做法。两方面相结合,打造出了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形成了以专家智库为支撑、以产业联盟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体系作战”的强大优势。在应用模式建设上,深圳市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呈现出融合应用逐渐丰富,应用生态日趋成熟的良好发展态势。速加网、衣全球等一批“网络工厂”,创新了“总部(深圳) 工厂(珠三角)”进行跨地域生产制造的新模式、新业态。

  (五)杭州:以电子商务引领服务业全面转型,打造云计算产业新优势

  杭州市具有较强的产业数字化优势,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带动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目前,杭州已形成具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集群,提出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将数字经济作为杭州发展主动力、主战场、主引擎。

  以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科创氛围汇聚创新要素。一是杭州具有良好的科创氛围,之江、西湖、良渚和湖畔4个浙江省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级创新平台,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均布局在杭州。此外,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立,为杭州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新型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企业科创平台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杭州市提升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产出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配套政策完善,杭州市全力落实国家及省市各项科技新政,持续推出科技创新组合拳,不断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科创高端要素。三是成果转化链条健全,依托大型互联网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创新飞地”、紫金科创小镇等,杭州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不断理顺,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不断打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生态正在形成,杭州区域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协同创新持续发展。

  领先布局云计算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杭州高新区深耕数字产业,培育出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等众多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打造出产业链条完整、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样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和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国前列。杭州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发展迅速,以云计算为例,根据2020年7月数据,阿里云亚太市场占有率第一,份额是亚马逊和微软总和;截至2019年末,公共云服务商阿里云全球企业客户数量已超300万,其中包括38%的世界500强企业、80%的中国科技企业和一半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同时,在阿里的引领下,包括海康威视在内的全球领先企业及其他杭州大小企业都被带动,形成了良好的云计算产业集群效应,共计为全国提供了超过70%的云计算能力。

  以电商基础优势引领服务业数字化广泛转型。一方面,杭州正持续做强电商等优势产业。比如,随着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建设发展,杭州加快构建“天、铁、海、陆”一体智能物流体系,加速ewtp示范区等新电商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以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为着眼点,杭州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杭州企业也释放出更多相关岗位需求、人才需求,既帮助求职者开拓更多就业机会,也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杭州在部分数字化领域不断引领全国发展。杭州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无纸币城市,移动支付在普及率、覆盖广度、服务深度等各方面,均超过北上广深,排名全国第一。新冠疫情流行期间,首创于杭州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杭州“健康码”上线十余天就被全国200多个城市借鉴落地,随着疫情发展,杭州“健康码”不断迭代升级,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杭州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

  (六)无锡:以物联网产业先发优势为契机,打造东方物联之都

  无锡不断坚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示范”的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路径,实现了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跨越。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在产业本身不断升级发展的同时,也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无锡经历十年发展,建设成为了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在物联网发展上走在行业前列。一是推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在全国率先建成ipv6规模商用网络,实现城市光网高标准100%覆盖;成功验证ipv6 nb-iot的网络连通性和应用可行性;加快打造国内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二是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集群,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制基地、sk海力士二工厂、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基地、海尔(无锡)物联生态网示范基地、360物联网安全运营总部等重大总部经济项目纷纷落地,全市集聚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近3年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2%,2019年超过2800亿元、规模全国领先。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持续升级,物联网新高地加速崛起。

  四、我国区域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我国区域和城市数字经济描绘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道路。全国各地方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应势而谋,大有可为。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各地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动能持续释放,发展数字经济既是顺应历史变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依托。各地方正加快落实国家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制订和细化政策文件,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数字经济仍是各地支撑新发展格局、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二是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模式、路径、定位将更加清晰明确。可以看到,我国各地方在积极落实国家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设计的过程中,将自身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特征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了鲜活的数字经济发展案例,为其他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广泛思路。随着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经验的积累和对自身定位的进一步明晰,未来各地发展数字经济将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的更为紧密,探索出一条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之势,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持续保有活力。

  三是地区数字鸿沟问题与数字经济红利分配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得到重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区之间数字鸿沟问题愈加凸显。从发展机会看,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难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产业,错失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发展结果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程度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红利分配格局呈现出东部多、中西部少的局面。为避免数字鸿沟的存在和持续扩大,各省市在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金、人才等支撑,努力乘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共享发展红利。

  四是各省市加快政策保障,数字营商环境愈加健康。各地政府愈发重视数字经济,从强化政策保障、丰富政策领域等多个角度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政策保障看,各省市相继制定数字经济相关的知识产权、资金、人才、税收、安全保障、补贴激励等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在区域内的发展保驾护航。从政策领域看,目前我国各省市政策已充分触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以及数据要素等数字经济关键领域,为数字技术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指导和政策支持。可以看到,各省市越发重视打造健康的数字营商环境,为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国际合作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合作共赢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东盟、金砖、二十国集团等各国际合作组织都将数字经济作为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已形成众多数字贸易、数字技术研发合作、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共赢的案例。未来,国际合作带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将进一步释放,各地有机会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寻求数字经济发展新突破,支撑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附件:数字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评估方法

  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评估采取层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工程计划、资源分配、方案排序、政策制定等领域。具体评估步骤如下:

  1、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不同,在测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报告采用阈值方法得到标准化指标。阈值是标示指标临界值的数值,运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是国际通用的方法。我们采用固定阈值,即参考每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分别确定某一数值作为每项指标参考标准。以阈值为参考标准,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2、指标权重确定

  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熵权法”,分别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及对应采集指标的权重。

  根据信息论基本原理,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根据信息熵的定义,对于某项指标,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其信息熵值越小,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即权重)就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因此,可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即熵权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3、计算加权平均值

  根据无量纲化后的指标以及相对应的权重,通过由下而上逐层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

  二、评估范围及数据来源

  1、评估范围的确定

  为了解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路径的差异,本报告将从省份和城市两个维度评估数字经济竞争力。在省份维度,报告评估我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在城市维度,报告选取我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共计35个③,对其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2、评估时间的选择

  本报告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律,采用截面数据即可实现。目前各省份和城市公开披露的相关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年,因此,本报告对各省份和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的评估以2019年为评估年份。同时,个别省市因个别指标未公开发布2019年数据,本报告将以能够公开获取的最新年份数据为准进行评估。

  3、数据来源说明

  本报告所需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四类:一是年鉴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和城市统计年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等;二是投入产出表数据,部分指标需要借助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本报告根据中国及各省市201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三是网站公开数据,如政府网站公开数据,以及各省份和城市相关新闻报道数据等;四是测算评估数据,如数字经济政策指数是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估而得到的数据。

  注:
  ①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区域排名和城市排名中的得分不一致,是由于区域和城市排名各项指标的阈值差异造成的,属于数据标准化的正常现象。
  ②福建人均gdp排名第四,数字经济指数排名第八位。
  ③拉萨因数据可获得性问题,不在评估范围之内。

编辑:李雪菲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热点推荐
凯发官网k8 正在阅读:《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网站地图